一、法院干警心理现状及成因简析
随着经济转型、大规模城市建设,矛盾纠纷以诉讼形式纷至法院,在此社会背景下,审判任务繁重,面对群众的司法期待度不断提升,广大干警迅速调适,在积极探索解决化解矛盾纠纷新途径的同时,无可避免地,此期间,干警已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若不积极干预疏导,将不利于干警身心健康,更不利于法院的良性发展。综合部分法院干警心理压力表征,稍作分析如下:
其一,焦虑。常伴紧张感,部分表现为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诸如对审理期限、裁判文书的过度关注,由细节主义者渐进为不稳定性质的强迫认知障碍,并伴随焦虑异常。
其二,感情脆弱伴随回避心理。因职业特点,失误“零容忍”导致部分干警对进行的工作与各种活动抱有不良结果的偏激认知与缺乏成功意识及信念。伴随娱乐爱好的不断减少,社交圈不断缩小,不主动与人交流,长此以往,还会呈现冲动、易怒等情绪。
其三,伴随抑郁症状。入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部分超出30分钟①,入睡时间不断增长,入睡困难。悲伤感持续时间较长,自我评价度日益下降,呈现习惯性的心理扭曲。抑郁症状所论述者,仅从人格心理、社会心理等角度,在此领域以政法干警为例阐述个中主见的,不乏少数。抑郁程度如何,应当经过专业咨询及诊断。从近几年频发的法官自杀事件中②,能够得出的结论为,部分法官、干警身处于传统法治环境下所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
行文至此处,对干警以上心理表征成因,简要分析如下:
久思成疾、久抑成病。干警心理压力过重,主要表现在超负荷工作压力、晋升瓶颈、当事人压力及社会压力等方面。
第一,案件数量不断增多,高负荷工作压力倾至。高强度工作环境中,为全力确保效率与公正的平衡,广大法官、干警为此竭尽全力,以致无法顺利进入家庭角色,部分投入到家庭生活中的干警,仍不断咀嚼案情,或反复分析纠纷化解方案,生活在工作中,成为当前时代体征下的法院干警典型现象。
第二,经济待遇低、职级晋升难。在办案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伴随着工作与待遇的脱钩,办多办少一个样,避难心理日益显著,表现为不愿到一线,不愿承担风险。
第三,案件审理过程,会出现部分当事人对审理结果不理解、不接受,虽全力释法明理,对于部分情绪偏激的当事人来说,效果较差,甚至出现部分当事人对法院干警进行侮辱、谩骂、甚或人身攻击的情况,这对于法院干警是极大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法院干警除其职业身份以外,尚有其社会人的身份,是社会大众中的一员,而面对公众误解、非议,其社会人的身份却难以发声辩解,故压力堆砌成塔,甚或影响至工作和生活,难以自拔。
二、对策建议
首先,构建心理健康宣传环境。通过普及干警心理健康知识、召开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干警保障自身心理健康主观能动性,自觉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其次,适度干预。邀请专业讲师开展心理辅导课程,普及性进行专业心理测试,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干警,给予及时、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干警摆脱障碍,调节心态;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可选择定期巡诊,心理咨询室兼具心理课程讲授、心理测试等功能,此处非需单选或多选,在于有效综合长处、优势,譬如“计长”,方现活力。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心理健康维护机制应纵深推进,以惠及基层法院在内的广大干警。
紧接前言,也做结语。即:疏导症状其三,自身调节。当环境已温和沛润,自身应当有何作为?有说虚己待物③,自身尚需更多容纳雅量,化“辩解”为“气度”;虽身处法官之“官”位,仍有“荆棘”加身的苦楚,苦不堪言,故言到于丹教授那则佛像与台阶的故事,说:“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均为花岗岩所砌。台阶问佛像:我们本是兄弟,为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所以中正平和,泰然行走,自见南山。总而言之:预防发现是手段,适度干预是平衡调度,自我调节是基础,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刘亮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