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格桑红
——记黑水县公安局荣涛
■徐乾
黑水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红军长征曾在这里三次进出,从这里翻越了达古雪山、雅克夏雪山、昌德雪山三座大雪山,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曾留在这里。红军在这里筹集到了大量的粮食和衣物等御寒物资。黑水人民为支援红军过草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初夏的达古雪山余脉,天蓝水碧,草木葱郁,猛河从红军桥下潺潺流过,越过大大小小的礁石汇入黑水,流向远方。鸟语或远或近,不知名的野花或丛或片炽烈盛开,看似不起眼,但成片成片地开放。
恰逢黑水的雨季,空气清新到了极致,笔直的柏油路直通天际,震后重建的房子以柏油路为界整齐划一地两侧列队,等候着我目光的检阅。高高飘扬、猎猎作响在风中的经幡下,转经筒和淳朴的嘉绒藏族“基察”(汉语:街坊老乡的意思)相互转着,虔诚如幻。
带笔者上山的是黑水县公安局芦花派出所荣涛,今年35岁。这次,荣涛是来给68岁的农户木斯门办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木斯门的丈夫容尔甲是个药罐子,42岁的儿子兰克亚因小儿麻痹一生下来就左脚残疾。木斯门家是他辖区最贫穷的农户之一。去木斯门家并不远,直线距离只有1.5公里,却要从海拔2300米的县城步行翻山到海拔3700米的沙板沟村塔子窝组,因此这段山路走下来并不容易。对于生长在本地的荣涛来说,也要爬上2个小时。对年纪不大但久坐机关又缺乏系统锻炼的笔者来说,更是一个考验。
搭伴走了一路,我终于忍不住问:“茸头(荣涛的藏文名字),以你的年龄和工作性质,怎么夹个这么土气的包呢?”我说的是荣涛夹着的那个与年龄不相符的墨绿色老旧公文包,“包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话匣子一打开,荣涛就来了精神,一反在所里刚认识时的严肃木讷。
这包要从荣涛的爷爷拉古基开始说起。拉古基当年是昌德雪山下、黑水河畔最出名的木匠。方圆几十里大姑娘要做嫁妆,小伙子要造新房,老人们要打柜子都会第一时间来约请他。1935年7月11日,31岁的拉古基受邀到一个叫俄基垮的寨子去做木工活。途中遇到一小队掉队的红军战士问路,那些战士准备翻越昌德雪山。一个大胡子首长模样的红军亲切地给拉古基递上烟卷,向他打探红军大部队的情况,想请拉古基给他们带路,翻越昌德大雪山到毛尔盖追赶大部队。关于红军,拉古基早就知道是穷人的队伍,心里想加入,但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指靠他做木工活赚钱养家,条件不允许。于是拉古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托人带话给东家,说自己家里有急事需要耽搁两天。冒着被国民党追兵抄家杀头的危险,一路风雪跋涉,带领红军小队翻越了昌德雪山,安全到达毛尔盖。临别时,大胡子首长拉着爷爷的手,把装着两块银元的布包硬塞到了爷爷手中,再三表达了对爷爷的谢意。爷爷推辞不过,就收下了包和一块银元,把自己返程的干粮全部留给了红军,自己饿着肚子再次翻山回到了家。
|